“王婆”扮演者考虑隐退,“素人网红”为何难逃流量围猎?
编辑:admin 日期:2024-04-05 12:38:08 / 人气:
然而,随着热度升温,节目渐渐脱离了“王婆”扮演者赵梅的掌控。
3月31日,一则“已婚男子‘王婆’说媒相亲走红后道歉”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赵梅坦言,该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或考虑隐退”。4月3日,万岁山武侠城发布公告称,赵梅因健康原因请假一个月。
从发展态势看,“王婆说媒”一事几乎“完美复刻”了此前多位素人网红“突然爆火—失控翻车—趋于冷寂”的轨迹。不禁让人反思:“素人网红”为何难逃流量围猎?
一
其实,素人未必都想成为网红,不少“素人网红”更是苦流量久矣。社交网络日益发达,任何一件小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机缘巧合下被无限放大,或突然走红,或瞬间塌房。
如果说,在微博、微信时代,这种情况更多集中在线上,那么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我们早已身处“秀场时代”。人们追着流量跑,哪儿爆红往哪儿蹭,将线上热闹带到线下,给涉事人带来困扰,甚至影响他们正常生活。
比如,因连麦主播一炮而红的“反诈警官老陈”、淄博街头肌肉满满而惹人驻足的“鸭头小哥”,还有教小朋友唱儿歌迅速出圈的“挖呀挖黄老师”、一碗拉面15年不涨价的“拉面哥”……
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和聚光灯,“素人网红”一夜成名并不稀奇。但当围观失去分寸,关注就会变成闹剧。“谁红追谁”“谁热蹭谁”成为不少自媒体畅行全网的“武功秘诀”,加上吃瓜群众的狂欢与凝视,那些被迫成名的素人在流量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当潮水褪去,围猎者或赚得盆满钵满潇洒离场,或发泄完情绪扬长而去,徒留“素人网红”们暗自神伤。
“鸭头小哥”说他从没想过靠肌肉走红,“王婆”的扮演者赵梅更是无奈表示自己“不是火眼金睛,看不出来单身的真假,真的防不胜防”……
二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成语,名曰“看杀卫玠”,说的是西晋名士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后,因不堪群众的大量围观和无边喧闹,最终病逝。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素人网红”面临的情况,与卫玠当时何其相似。
个别“素人网红”在一夜成名后,迷失自我、背离本心,为了延长“网红周期”,不停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致被流量反噬。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公司、吃瓜群众和部分媒体,有意无意间,共同“塑造”了一个流量猎场。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哪里有热度,哪里就有利益。通过算法推荐等方式,将“泼天的富贵”精准送达,是资本逐利的天性使然。商业公司选择签约“素人网红”,想要利用他们的热度为产品带货、植入广告。
对吃瓜群众而言,猎奇、追热点是茶余饭后消遣的绝佳方式,“看热闹不嫌事大”是看客心理的写照。少有人会去考虑,素人是否会面临身份转换的不适,能否承担过度围观带来的压力。
部分媒体报道“趣人”“逸闻”、抢抓热点,似乎在顺应新闻传播规律。但不加甄别、一哄而上,就将“素人网红”的方方面面呈现在世人眼前,可能为后来的翻车、塌房埋下伏笔。
以资本利益为驱使,以网络流量为导向,越来越多的“素人网红”在这样的猎场中被慢慢“榨干”价值。
三
解救被流量围猎的“素人网红”,让他们回归生活常态,避免更多闹剧甚至悲剧的发生,是社会必须直面的难题。
一方面,有关部门在立法和执法层面加大力度,坚决打击偷拍跟踪、窥探隐私、肆意诽谤等行为,从法律层面划定“红线”,保障每一位“素人网红”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应通过算法设计、流量监测、程序规制,从道德层面兜住“底线”,让部分“没有下限、毫无节操、为蹭而蹭”的内容不再猖獗,扭转“流量至上”风气。
媒体能否在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发现“素人网红”的真善美,将其转化为引导社会稳定发展的舆论风景线,是必须应对的挑战。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打中了“七寸”09-01
- 网络服务改收费 用户体验待提升08-30
- 网络直播当纳入法治轨道(人民时评)08-23
- 绝不给“网络害虫”钻营之机08-23
- 莫让网络交往取代现实交流(行与思)08-16
- 北京:网络商户可申请创业贷款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