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乱象调查
编辑:admin 日期:2020-08-25 13:02:09 / 人气:
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行业暴利的刺激下,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网络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户高额打赏;为“涨粉”,直播跳河、拼酒、吃灯泡;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购市场秩序……
为走红不择手段
为了引起关注,迅速走红,有一网络昵称“蛇类科普蛇哥”的男子在某鱼网络直播平台上发布“真人秀”直播视频,称在海南琼中野外发现闪鳞蛇。记者上网查询发现,“蛇类科普蛇哥”拍摄了不少有关蛇类的视频,在某鱼直播平台上的账号有近50万的粉丝,还通过直播在线接受粉丝“打赏”,一些“粉丝”不明情况,动辄打赏上千元。2019年底,有网友对该直播主播发布的内容提出了质疑,称其发布的闪鳞蛇蛇种在海南并无分布,涉事网络主播“蛇类科普蛇哥”等人涉嫌非法捕捉、非法运输野生保护动物。据知情网友介绍,该“蛇类科普蛇哥”在某鱼平台账号达到83级,对应平台收入已达到700多万。不少网友称,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打赏”,如今希望该平台退还“打赏”费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业主播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赢得粉丝关注、让粉丝送自己礼物,从而达到营利的目的,不少主播会做出“出格”的行为。“有些主播为了赚钱,会想方设法向粉丝索取‘火箭’,比如穿着暴露等等。”该主播说,一般主播的收入由底薪加提成构成,每月几百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有实力的主播靠本事,有很多明星主播很受欢迎,而没实力的就只能想点歪路子了”。此外,不排除有的主播是为了出名,或者出于娱乐等目的。
主播和平台形成利益链
时间回溯至2016年,这一年被称为“网红元年”,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提供网络直播服务的平台超过了300家,直播用户规模已经超过4亿,网红变现的能力也让全社会为之侧目。
“在直播平台上,随便播点什么都有可能会有人看,吃饭、睡觉、画画、做饭,甚至是看别人睡觉这种对多数人来说沉闷至极、无聊至死的事情。”在西安一家网络直播公司上班的小青告诉记者,自己做游戏直播已经4年时间了,开始那两年最火,每年都能赚七八十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络主播收入主要靠粉丝打赏,也就是会员在直播平台通过充值方式购买的道具或礼物。“我们公司的‘台柱子’是专门直播唱歌‘打PK’的美女沫沫,上周在一次直播中,一个粉丝大哥出手阔绰,一下子就送了99个‘嘉年华’礼物。沫沫分得了8万多元提成。”小青说,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是通过网友购买平台内的虚拟礼物而获取收入,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网络主播进行分成。主播获得的礼物越多,收入越高,直播平台的利润也就越大。
直播造假已成一股歪风
只需花6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观看时间长达2小时;在淘宝直播中,更是120元能买到1万个机器粉观看数据;还有专门组织真人粉丝进行直播刷数据的商家,粉丝进去直播间观看1分钟,就能拿到5毛钱的酬劳……如今,直播造假已成网络上的一股歪风。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在6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直播刷粉数据、销量刷单造假已成新槽点。最初,营销团队在风口浪尖上进行一条龙服务,寻求主播,定位打造,通过营销策划积累到一定量粉丝后,便开始伙同商家欺骗受众,主播吆喝,商家打榜,刺激粉丝跟风,最后主播得佣金,商家得变现,可谓是钵满盆满,最终却苦了那些忠心耿耿的粉丝。紧接着就是宣传造假,数据吹嘘,在此刺激下,各行各业的大老板小老板都纷纷加入直播带货大军,有啥卖啥。更有人铤而走险,干起了“直播带假货”。
“造假的根源在于利益,直播带货是一个万亿级的庞大产业,从业者众多,行业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注册个直播平台账号,就可以带货了。但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各方为了争抢流量资源,实现各自的利益,就不免夹杂进一些违规操作,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行业的乱象。”资深时事评论员江德斌认为,从有效治理的角度看,斩断违规者的利益源头,才是最佳策略。因此,将造假者纳入“黑名单”,使其无法再获利,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梧州长洲 网络查控助力执行08-26
- 朋友圈伪科普文章泛滥 专家:误导读者网络平台应担责08-25
- 警惕网络非法“荐股” 谨防不法分子骗局08-08
- 网络直播 提档升级08-07
- 江苏警方摧毁一网络“荐股”诈骗团伙 涉10余省市07-29
- 日本拟加强监管网络自杀帖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