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睿接受“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专访
编辑:admin 日期:2019-11-15 09:06:34 / 人气:
(周德睿接受集中采访。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摄影)
记者:常德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常德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处理“产业立市”和“生态立市”的关系的?
周德睿: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常德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推动经济转型,我们推动传统产业项目“老树开新枝、老树发新芽”,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坚决大胆地“做减法”;对高附加值、高科技以及精加工和深加工的项目,我们大胆地“做加法”,大力引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突出环境整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回应百姓期盼。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常德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请问常德市是如何抓好水环境特别是洞庭湖水环境整治的?
周德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常德市委市政府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地执行。一是高度重视,常德是一座依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城市,治理好水环境,既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常德的市情和民情决定的。二是强化责任制落实,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用河长制、湖长制压实责任,不让工作悬空。三是强化源头治理,水环境问题,体现在水上,根子在岸上,常德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选商、择商,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接受。四是强化问题整改,对标对表,检视问题,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一个个抓落实,一个个去攻坚克难,在攻坚克难中提升管理水平,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整个水环境治理好,拿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五是突出专项整治,清淤、活水、截污、退养、生态修复。常德是国际湿地城市,是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这些荣誉是肯定,也是努力的方向。
(集中采访活动现场)
记者: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这方面常德市有何举措?
周德睿: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重要的主题和议题,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长久,也更加服人。常德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对制度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制度设置上先行先试,《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常德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的首个有关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在制度执行上强化责任,建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强调领导以上率下。在制度推进上利剑出鞘,强力推进。在制度的维护上严肃纪律。
记者:常德市已经吹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集结号”,请问常德市创建的底气何来?
周德睿: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追求;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干法。底气来自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落实总书记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指南针”。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关键就是忠诚地执行好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底气来自于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现在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应该说是重视空前、措施空前、力度空前,也是效果空前。
底气来自于我们有良好的基础,常德市在省一级层面的35个指标,目前已经达标的有30个。底气来自于决心、态度和攻坚克难的能力,近年来,常德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强力推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强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各项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底气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认可,常德获得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水环境治理经验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深度报道,禁投退养经验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常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丘陵,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罗先东参加集中采访活动。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部分网络平台成09-02
- 网络短视频火爆现象分析 影响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08-20
- 揭淘宝职业差评师乱象 “网络水军”如何碰瓷敲诈?08-18
- 【2018网络媒体宁夏行】探访西吉县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08-15
- 西山税务筑牢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08-14
-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市镇村全覆盖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