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交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它的“大脑”由一名80后设计
编辑:admin 日期:2019-05-04 20:55:45 / 人气:
她名叫蔡佳妮,她和她的团队用了五年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将上海原本每条轨交线路相对独立的控制中心,集成到统一的调度指挥平台,即轨交全网控制系统,实现集中指挥、统一协调、高效联动。
因此,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等多项荣誉,2019年又获评“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2019年下半年,纳入这一系统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也即将亮相。“这栋大楼就像我的孩子,未来在这里,将实现全市30条轨交线路的统一运营管理。”蔡佳妮说。
蔡佳妮(左三)在工地。受访者供图
见证上海轨交发展
“小时候我家住闵行区莘庄,读书时,我看着地铁1号线从上海火车站到锦江乐园站的通车运营,后来又延伸到了莘庄站。”蔡佳妮说。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蔡佳妮见证了上海轨交从起步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地铁延伸到哪里,城市发展就到那里,出行也越来越便利,周边配套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她说。
蔡佳妮大学本科及硕士,均就读于上海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不久,她就进入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工作。
“刚进单位,需要从理论转变到实践上来,要不断学习和摸索。”蔡佳妮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回忆说,入职后,她就开始接触轨交的每一个机电控制系统,最初从自动售检票系统开始,再到各类监控系统,逐渐摸清了所有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特点和规律。
2010年世博会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轨交线路网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以往,每一条轨交线路的运营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有各自的控制中心,路线之间的协调需要依靠人工指令。但随着城市发展的要求,实现对轨交的全网管理迫在眉睫。”蔡佳妮说。
她进一步解释道:轨交全网管理,可以使得客流分布更均衡,路线之间衔接更有效,一旦发生大客流、晚点、故障等突发状况,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应答。
蔡佳妮(右一)
设计上海轨交控制“大脑”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成一套统一的综合集成监控平台,这等于就是上海轨交控制的‘大脑’。”蔡佳妮表示,这一平台建设当时在国内外都无任何标准参照,“等于一页白纸。”
为实现这一目标,蔡佳妮深入调研每条路线,仔细询问一线调度指挥人员,并详细记录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故障、应对措施以及改进需求等,还查阅了国内外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文献资料,与团队成员在一起反复讨论,不断改进平台设计方案。
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前后经历了5年,蔡佳妮觉得最难的还是对复杂巨系统整合设计,“由于每一条轨交路线在不同年代建成,也有不同的建设周期,各类机电设备的规格、尺寸、接口等都不同,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去解决问题。”
传统设计中,每条轨交路线控制指挥室150平方米,监控屏幕面积就有20块70寸屏幕拼接起来那么大。但改进设计后,超大屏幕变成了桌前小屏,只需要3个操作台、10平方米大小空间就可以取代,“空间距离缩短了,时间差也没有了,这样可以让全网控制系统都纳入到一个大厅,同一时间内统一调度所有轨交路线。”蔡佳妮说。
全网控制中心的建设,除了统一的监控指挥平台,建筑结构、工艺布局、作业流程等都需要优化再造。这些都超出了蔡佳妮的专业领域范围,但她坚持一边学、一边摸索,带领团队翻遍调度规程、作业指导手册等,为整栋轨交指挥调度大楼的建设提供详实的依据,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
这些年来,她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项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2项上海市科技成果,2篇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8项专利授权……蔡佳妮曾被授予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也于2019年获评“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蔡佳妮(左一)调研一线调度指挥工作
迎接下一个挑战
现在上海轨交网络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有17条轨交线,运营长度705公里,每日客流1200万人次。
2019年下半年,纳入轨交全网控制系统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也将正式亮相。未来,这里将实现全市30条轨交线路的统一运营管理。
“这栋大楼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对它倾注的心血超过了对我的孩子。”蔡佳妮说,自己在生下孩子之后,开始参与这一系统的设计,如今成就感满满,但也有着对家人的歉疚。
作为一名地铁人、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者,她有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每当夜幕降临,办公室里最后走的往往是她,有时候难得准点在单位下了班,又赶赴建设现场继续上班,同事经常在半夜还能收到她的工作留言。
在负责指挥调度大楼项目的五年多来,由于随时需要调整方案,她没有休过一天年假,疏于对家庭的照顾。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她常常哄着女儿:“等妈妈这个项目忙完,就能多点时间陪着你了。”
如今,蔡佳妮又将面临着下一个挑战。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800多公里的超大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超大规模网络的建设运营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蔡佳妮对此信心十足,“当下,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未来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轨交运行预警也指日可待。”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家长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09-03
- 腾讯携手15家A股公司 深耕网络安全与合作08-29
- 全面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08-26
-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 网络通信技术呈十大特征08-19
- 北京:网络商户可申请创业贷款08-12
- 警惕网络非法“荐股” 谨防不法分子骗局08-08